首页 > 美誉品牌

不忘来时的路——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研讨会提出弘扬大别山精神 推进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9-09-30     浏览量:197
(记者 梁凌霄)为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指导,中共信阳市委、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不忘来时的路——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研讨会,于2019年9月28日至29日在大别山干部学院隆重举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全国党建研究会的相关领导和专家,河南、湖北、安徽、四川、广西、江西六省(区)的党史党建方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大别山革命后代代表,邓小平纪念地党校、干部学院教学科研协作会代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的负责同志,共约170余人参会。

开幕式上,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龙新民,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高世琦,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大别山干部学院院长乔新江出席并讲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开国中将张祖谅之子张小宁少将代表红军后代讲话,河南省党史研究室主任修振环、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尚朝阳分别致辞,安徽省党史研究院院长程中才、湖北省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宏兰分别作了发言。

龙新民在讲话中指出,“不忘来时的路——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研讨会”的召开,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影响广泛。全国党史研究部门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河南考察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齐心协力攻关,把大别山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的学习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要进一步诠释阐述好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大别山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同当代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推动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高世琦在讲话中指出,要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为研究大别山精神的根本指导。要总结研究好大别山精神,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和深入挖掘大别山英雄群体的革命实践和崇高品格。要持之以恒深入研究和凝练大别山精神,用实际行动把包括大别山精神在内的红色精神发扬光大。全国党建研究会作为中央组织部主管的专门研究党的建设和实践问题的党建高端智库,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广大党建研究工作对大别山精神的研讨和交流。希望通过召开这次研讨会,我们能够深入研讨、集思广益,形成富有成效的阶段性成果,为今后深入研究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乔新江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地位。要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广泛宣传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担当起践行大别山精神的政治责任,让大别山精神真正成为巩固红色政权的“传家宝”、老区振兴发展的“定盘星”、全面从严治党的“压舱石”,真正转化为促进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让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

尚朝阳在致辞中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这次研讨会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思想盛宴,为我们学习、汲取大别山精神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将切实担负起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和使命,从红色历史中感悟坚守信念的初心,从红色传统中学习胸怀全局的境界,从红色文化中领略团结奋进的品格,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勇当前锋的力量,真正让大别山精神融入老区人民的血脉之中、内心世界、灵魂深处。

张小宁在讲话中说,大别山是人民军队的摇篮。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武装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作为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战斗过的革命先辈后代,我们要学习和弘扬大别山精神,深刻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发扬光大革命优良传统,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

修振环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明确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我们研究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历史、学习弘扬大别山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准确把握“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的重大论断。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支撑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治党治国治军人才的重要成长地。要深刻理解“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论述,站位中国革命的宏观视角认识大别山革命历史,坚持历史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大别山革命历史,立足大别山斗争特点提炼出符合实际、独具特质、表述精准的大别山精神内涵。加强鄂、豫、皖三省合作交流,推动深化大别山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程中才、刘宏兰在讲话中表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鄂豫皖三省共有的精神财富,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三省的共同责任。

开幕式由信阳市委常委、秘书长谢天学主持。

本次研讨会共收集《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信仰之钙党性之魂》《用大别山精神铸牢党性之魂》《大别山精神的认识维度与内涵表达》《大别山精神的特质和时代蕴涵》《在新时代对大别山精神的再探讨》《弘扬大别山精神,助推脱贫攻坚实践》《新时代伟大斗争需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等理论文章50多篇。会上,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大别山干部学院党委书记书记赵建玲。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姚金果、中央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国防大学教授刘仕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湘平、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国防大学教授李峻等20余位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中国中央党史学会常务常务副会长冯俊做研讨会会议总结。专家学者围绕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和特质、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如何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形成了四个方面的成果:

第一,研讨了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2016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大别山考察调研指出,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曲世侠认为,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有“四重四地说”:“中国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培养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李雨檬、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沈杰、毛军吉,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祝辉等认为,大别山近代以来和井冈山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巨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摇篮。

信阳师范学院的李俊和田青刚均认为,大别山精神的形成条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例如,时间维度(历史维度),这是指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的长期历史;空间维度(地理维度),这是指大别山地位特殊的地理环境;思想维度(文化维度),这是指大别山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人物维度(主体维度),这是指大别山地区为革命奋斗、牺牲的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风范。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黄志勇、刘绍卫认为,大别山精神的主体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大别山精神产生于大别山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体现了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思想。

中共百色市委党校蓝筱萍、卢玉凤全面分析了大别山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现实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她们认为,大别山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面貌,是“大别山精神”得以形成的文化基础;大别山地区近代以来革命斗争播撒的革命种子,是“大别山精神”得以形成的现实基础;大别山地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广泛传播,是“大别山精神”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大别山地区军民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是是“大别山精神”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共百色市委党校黄虹妮基于文化分析的视角,对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进行了探析,认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基础,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保证。

第二,研讨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特质。

对于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从与会专家、领导的发言和论文中,普遍认同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百折不挠、不胜不休、胸怀全局、一心为民、依靠人民、团结奋进(奋斗)、勇(敢)于担当、勇当前锋、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等为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表述,这表明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得到广泛共识。

关于坚守信念,这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百折不挠、不胜不休的精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李雨檬认为,“坚守信念、不屈不挠”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宏兰认为,大别山精神包涵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通讯指挥学院牛力将军认为大别山精神概括应该增加前赴后继,坚韧不拔,敢打硬仗,无所畏惧。

关于胸怀全局,胸怀全局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精神。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宏兰认为,大别山精神包涵胸怀大局,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信阳师范学院李俊认为,大别山革命群体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牺牲自己为全局胜利创造条件。在大别山革命斗争中,勇挑重担,胸怀全局的例子比比皆是。

关于团结奋进,团结奋进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共进的精神。湖北省黄冈市委党史研究室颜宏启认为,依靠人民是大别山精神的根基,大别山鄂豫皖根据地的胜利,靠的是党和军队与人民心连心、共奋斗。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朱昔群认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屹立不倒,能够不断给红军输送力量,红28军能够不断重建,首先得益于密切的党群关系和当地人民群众对党的坚决拥护和不断支持。

关于勇当前锋,勇当前锋是大别山精神的品质,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敢为人先、勇于牺牲、不胜不休的精神。湖北省黄冈市委党史研究室颜宏启认为,勇打头阵是大别山精神的品格。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李雨檬认为,“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是大别山精神的底色。信阳师范学院李俊提出,勇当革命的先锋,就是要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刘邓大军这支前身源于大别山红四方面军的英雄部队以排难创新,不胜不休的精神充当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先锋。

对于大别山精神的特质,与会专家们也进行了探讨。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修振环认为,红旗不倒、火种不灭,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鲜明特征。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的黄志勇、刘绍卫认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初心情怀的体现,是革命斗争精神的一种展现,核心在于“红旗不倒”。

第三,研讨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

与会的领导和专家高度评价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高世琦认为,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和人格力量,体现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宏兰也认为,大别山精神作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汇流而成的伟大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国防信息学院少将牛力认为,新时代伟大斗争面临严峻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此,我们应该强化革命精神教育,大别山精神正式列入中国之革命精神的行列,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关键是红旗不倒,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大别上精神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结合全党上下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家们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黄志勇、刘绍卫认为,大别山精神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的牛安生论述了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现实意义。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论述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文化坐标系中的重要地位。中共百色市委党校黄虹妮认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瑞金干部学院朱奕南认为,大别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同为马克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样源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鲜明坐标,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和宗旨。无论是苏区精神还是大别山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的提炼和概括,不仅在中国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也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赵启明论述了大别山红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认为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大别山革命老区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融合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大别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天然契合点,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第四,研讨了如何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志君认为,从理论上说,“大别山精神”至少有“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三种表达方式。目前关于“大别山精神”主要还是采用“政治话语”的表达方式居多,“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表达方式相对较少,这直接导致了“大别山精神”在学术界和大众传播界的影响力不尽人意。大别山精神传播创新,就要创新顶层设计、创新传播主体、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传播内容。

《百年潮》杂志社编辑部叶松表示,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们故事讲下去,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把他们的初心接力下去。讲好烈士的故事是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题中之意,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9月16日在信阳所说;“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把先辈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青年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曲世侠阐述了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大别山地区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困山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把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对于加快大别山地区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稳步小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中共百色市委党校黄蒙认为,加强大别山精神的传播,弘扬大别山精神,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技术创新传播途径和传播形式,贴近大众,提升大别山精神的传播力。

这次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要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意识,构建大党史的新格局。大别山是鄂豫皖三省共有的山,“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三省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三省的共同责任。大家建议,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领导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的指导下,鄂、豫、皖三省党史部门、社科研究部门和党校、干部学院加强协作,资源共享,深入研讨,力争使“大别山精神”有统一、准确、规范的表述。与会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大别山精神研究的资助范围和力度,以吸引更多学者、党史工作者投入到大别山精神研究之中,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尽快掀起大别山精神研究的高潮,使大别山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让“大别山精神”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大别山精神”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9月29日上午,与会人员一同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缅怀了革命先烈,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考察了乡村振兴示范村田铺大湾“创客小镇”。

版权所有© 郑邦真品品牌防伪网 2024    京ICP备2023022570号-1